从“吃人”的校园贷到被上“紧箍咒”的现金贷,排除某些本就居心不良的伪p2p,高息高服务费背后只是企业黑心吗?仔细想想,无论是校园贷还是现金贷,借贷主体多是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群体,缺乏征信,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对平台来说服务这一群体意味着相对高风险高成本,因此提高利息和服务费不失为平台居安思危的选择之一。
说到征信,距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通知》确定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等8家机构作为个人征信牌照试点已过去两年多。然而在上月召开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透露,8家机构目前没一家合格,若达不到监管标准,则不会发放牌照。
不得不说,个人征信牌照的难产,于无形中也绊了普惠金融的脚。
征信是普惠金融的生命线之一
《左传》有云“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信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依法采集、客观记录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我们都知道,在社会活动中,身份证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则需要一张“经济身份证”,它就是个人征信。“历史是未来的一面镜子”而“从一个人的过去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个人征信里包括基本信息、历史负债情况、历史履约情况等,这些信息将成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决定是否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依据,最常见的就是贷款买房。
说到中国的普惠金融,大多数网贷平台都可以说是普惠金融大军里的一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服务群体包括中低收入阶层甚至是贫困人口、小微企业。总之普惠金融让更多的人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长期稳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扩大信贷市场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文章开头提到,部分群体被传统金融机构所忽略,其一就是缺乏征信,而互联网金融要服务这部分人群,信息不对称同样是主要障碍。征信系统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并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所以说,征信是普惠金融的生命线之一。
在建设征信系统后,我国个人信用贷款发生额实现稳步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4年公布的《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也证明了征信系统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显示,在个人贷款方面,从2010年到2012年,征信系统帮助农户和学生获得的新增贷款依次为170亿元、420亿元和550亿元。
个人征信牌照难产的症结
尽管个人征信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征信业起步较晚,人们对自身信用缺乏重视,再加上数据源不足、信息得不到充分共享、信用评分产品单一、征信活动缺少法律依据等,这也就导致个人征信牌照在历经为期两年的试点后,出现了难产的局面。
1、数据源不足且共享不充分
《中国征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15年4月底,征信系统已收录8.64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3.61亿人。而在德国,最大的征信机构是一家民营公司,拥有6600余万个人以及400万家企业的6.5亿条信息,该国3/4的人口、几乎全部企业的信用状况都可查。央行征信中心作为国内最大的基础数据库,主要记录的是信贷信息,诸如水、电、燃气、电话费、消费信息等有价值的信用信息未被完全纳入。在一些发达国家,连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地铁逃票,都会被纳入征信系统。
据国家工商管理局提供的材料显示,在全国工商登记中带有征信字样的企业有50多万家,其中,想做个人征信业务的企业达20多万家。很多征信机构本身就是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与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竞争关系,难以形成合力,而征信的本质就是要通过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评分产品单一
有了充足的个人信息还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信用评分模型,从而产生合理的可参考的信用报告。目前,在个人征信报告上,我国还缺乏核心的评分模型、评分维度以及场景化的评分产品。
说到信用评分产品,不得不提美国的fico,其在个人征信行业使用最广泛最通用。fico信用评分主要参考付款历史、欠款数额、信用历史时长、新信用账户、使用的信用账户5个维度的信息,来量化个人信用质量和风险,从而实现自动化审批。
、征信活动缺少法律依据
近年来,在“数据就是财富”的论调中,一些征信、大数据公司为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在旺盛的数据需求刺激下,不惜铤而走险选择黑市买卖来达到目的。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来银联调取数据,一个人是1到2元,而黑市买卖的话仅需1毛钱。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采集企业和个人信息应取得信息主体同意,而大量应当公开的信息没有依法公开,这就加大了征信机构采集信息的难度和深度。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于互联网世界穿梭的数据往往存在看不见的阴影下。在数据获取及应用上,监管层势必要划定一条清晰的红线。
个人征信应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
个人征信牌照难产是基于种种现实情况,但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未整改完,所以个人征信牌照不能发放”这样的观点,笔者持反对态度。普惠金融与个人征信是互利共生的,征信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前面已经讲了,反过来,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在进行大数据挖掘,所积累的海量用户信息,对个人征信也是一种补充,甚至是填补了一些空白,比如那些在银行没有任何借贷信息的人群。
虽然,从规模上来看,中国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但从发达程度上来看,中国还远远落后,其中,征信系统是重要的一环。自2010年以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先后接入小额贷款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金融机构。截至2014年底,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接入的机构数分别为1724家和1811家。显然,征信系统正在抛开某些偏见。
正因为个人征信与普惠金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所以前者的难产也会绊到后者的脚,当然,后者在强监管下不断规范,也会带动前者发展。总之,普惠金融与个人征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两者应同严监管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