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台贡茶绿茶系列产品之维民炒青
【天然含硒】营养绿茶
“维民炒青”属宣恩“伍家台贡茶”维民绿茶系列产品,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该县位于北纬30°黄金气候生态带,是乾隆皇帝钦定的贡茶产地,境内有七姊妹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环境优雅、山明水秀,林中有茶、茶在雾中。维民牌绿茶原料选自乡土茶树品种,采用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加工设备和先进工艺制作而成。
茶叶外形紧实、花香带熟栗子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爽口。
本产品原料产地湖北宣恩县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当地土壤含硒丰富,产品为天然含硒产品。
品饮方法:取茶叶3-4克放入杯中,先用少量开水润茶1-2分钟再用开水冲泡后即可品饮,待茶汤饮至三分之一是在加开水,可连续加3-4次。
伍家台贡茶的由来:
乾隆皇帝平生好茶,晚年更是嗜茶如命,这位爱茶的诗人皇帝,因当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更是遍游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赞茶的佳句。
各地官员对皇帝的这一嗜好早有耳闻,宜昌府台丛尹昌早知施南府有茶,于是派员前往,以寻得好茶博龙颜一笑。恰逢伍家台茶被派到宣恩任知县的山东昌乐举人刘澍(满洲镶白旗人)在当地组织的“斗茶”活动中选中,并以此向施南知府迁毓送礼,而同朝为官的迁毓,则以此茶转送宜昌府台丛尹昌,并最终获得乾隆皇帝的褒奖。
其实在康熙年间,伍家台茶便数次被进贡给朝廷。施南宣抚司官员以本地产好茶纳贡,也多择伍家台佳茗(乾隆元年,即1736年并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地置县,命名宣恩县,实有“皇帝多次口头赞扬此地所产茶叶、传布恩德”之意)。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伍家贡茶者伍氏昌臣,潜心研究、精心种制茶叶,并使自己的茶叶集色、香、味、形之大成,献宫廷御案。乾隆品之,其熟栗香悠、琼液黄绿、清甘滋醇、回甜畅爽,令乾隆赞不绝口,当即御笔亲题“皇恩宠锡”,赐匾于伍昌臣。此后,凡官员至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每逢重大节日,官员们还不远千里到此朝拜,使得伍昌臣家门庭若市,伍家台贡茶也由此而得名。
尽管乾隆皇帝为茶题诗无数,但为茶叶题写匾牌,却为数不多。
伍家台
伍家台,因伍氏人户居住此地而得名。伍氏祖籍在湖南长沙府长沙县榔标市(乡),迁来宣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始祖其名,后裔忘却,只知人称启老。启老年近八旬,来宣恩取了一个年轻妻室,八十一岁喜得一子,取名之良。伍之良有三子,长子文海,有一子名昌臣,伍昌臣就是伍家台贡茶的创始人。
当初,伍昌臣家境贫寒,想以经济作物“发家”,在屋边开了六丘田,种植兰靛度日,他种兰靛的地方,原是一片花栎树山,在开垦这块土地时,发现有几十颗野生茶苗,昌臣如获至宝,将这些野生茶苗培育起来,以后便成了茶园,此茶非同一般,独具特色;味甘、汤色清绿明亮,似熟板栗香,泡头杯水,汤青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色浑绿中透淡黄,熟栗香郁;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横溢 。此茶若密封在坛子里,第二年饮用,其色、香、味、形不变,并有新茶之特色,故有“甲子翠绿留乙丑,贡茶一杯香满堂”之说,一时间远近驰名,官吏豪绅争相采购。
伍昌臣的茶叶成为贡茶是在清乾隆四十九年(即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喜茶,山东昌乐举人刘厨到宣恩伍知县。他品尝到伍家台茶水色清洌,芳香四溢,于是向施南知府迁毓(满洲镶白旗人)送礼。殊不知,这位施南知府是乾隆的亲信,便将这一发现禀奏乾隆皇帝,于是伍家台茶“碧绿银毫献宫廷御案”,赞口不绝而得宠,乾隆赐匾《皇恩宠锡》,“准赐恩禄”而得名贡茶,扬益内外。
伍家台地处定恩县城东15公里外的一脉紫色土壤山坡之上,总面积约5000余亩,海拔700—800米,形成了贡茶喜湿、好湿,耐阴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宣恩地处富硒区,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测定,贡茶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其硒含量为0.305ppm,对人体具有一定保健功效。
湖北宣恩维民实业有限公司
0718 5718338
中国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